特朗普经济新局:5大挑战正冲击市场!
特朗普誓言带领美国经济迈向新高峰,承诺减税、强化本土制造业,还以高关税保护国家利益。然而,市场的现实是否真能如描绘般光鲜?当前美国失业率低至4.1%,表面经济稳健,但数据背后隐藏着的通膨升温、关税成本、政府债务、劳动力短缺、贫富差距,正动摇着大厦的根基。
特朗普的政策落地,究竟将迎来更多机会,还是更大风险?投资者又该如何调整策略,应对接下来的变局?
一、通膨与物价
过去一年,通膨问题仍是选民最关注的经济议题之一。据美联社VoteCast的调查,40%的选民在投票时最在意通膨问题,其中三分之二选择支持特朗普。然而,通膨并没有因为市场调整而明显缓解,去年9月至12月的通膨率仍从2.4%升至2.9%。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仍在上涨。比如,美国消费者目前买咖啡的价格只涨了1%,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咖啡豆的全球价格已经飙升55%,未来咖啡可能会变得更贵。而住房成本也仍是美国家庭的沉重负担,占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37%。虽然房价上涨的速度有所放缓,但年增幅仍高达4.6%,远高于疫情前的3.3%。如果房租、食品等基本生活开支持续上涨,家庭的消费能力会受到冲击,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中国海洋大学)
对于投资者而言,物价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购买力,也会直接冲击市场信心。如果通膨继续升温,美联储可能继续维持高利率来抑制价格上涨,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股价被压低。使投资者更倾向持有现金或低风险资产。
二、关税政策
特朗普大幅提高关税,想要保护美国制造业,并声称此举将带来数兆美元收入。但实际上,他第一任期的关税收入虽然翻倍,达到854亿美元,但只占GDP的0.4%,对财政贡献有限。更关键的是,高关税政策将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导致经济活动放缓,市场信心受挫。
目前,特朗普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关税政策宣布,尽管大多措施尚未生效,但已经让许多企业缩减招聘、推迟投资,观望形势发展。国际市场方面欧洲和日本的市场面临比加拿大和墨西哥更高的关税风险,而台湾科技股有27%的收入来自美国,也容易受到冲击。科技、制造和消费品等行业的企业利润皆可能因关税成本上升而受影响,投资者仍要密切关注美国的贸易政策动向。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导致供应链调整,企业要么选择在美国本土生产,要么寻找新的贸易伙伴。
三、政府债务:高额赤字的隐患
特朗普在竞选时多次批评拜登政府花钱太多,导致通膨加剧。但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36万亿美元国债中,有22%其实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政策造成的,因为当时他推动了大规模减税和政府支出,结果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国债越滚越大。(新浪财经)
高额政府债务不仅限制了财政政策的灵活性,也可能影响美元稳定性,并推高长期利率。如果市场开始担心美国的债务问题,可能会导致美元贬值、资金外流,甚至冲击股市和债券市场。
除此之外,债务问题还可能迫使政府缩减对基础建设和社会福利的投入,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环境。如果未来特朗普继续推动减税政策,却没有相应的财政平衡措施,债务危机可能恶化,甚至影响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对全球市场造成冲击。
四、移民政策:劳动力市场的变数
特朗普政府严厉打击非法移民,势必会冲击建筑、农业、休闲和旅馆业等,高度依赖移民劳动力的行业。
据高盛分析师Jan Hatzius领导的团队报告,非法移民约占美国劳动力总数的5%,在园林绿化和建筑服务等行业,该比例甚至高达20%。如果打击行动导致非法移民不敢工作或雇主不敢雇佣他们,美国企业可能被迫提高薪资以吸引本土劳工,企业运营成本上升,美国GDP可能缩水1.1万亿至1.7万亿美元。(中新网)
五、贫富差距与就业市场:政府精简带来的挑战
虽然2021-2022年间,美国家庭财富中位数增加了9,600美元,达到176,500美元,但贫富差距仍然明显,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内阁成员中包含众多富豪,包括特斯拉与X(前Twitter)老板马斯克。而马斯克主导的联邦政府裁员行动已经让近10万名公务员失去工作,涉及能源部、农业部、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HS)等多个机构。
从投资角度来看,裁员潮可能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政府减少开支可能有助于缓解通膨,但另一方面,消费需求下降可能打击企业营收,削弱市场信心。
面对未来,美国经济的走向仍充满未知数。因此,资本流向、企业决策与消费者信心将成为市场波动的关键变量。投资者只能时刻保持敏锐,观察政策落地后的实际影响,同时调整资产配置,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摸索新的增长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