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至今,美国持续上调对华关税,T86清关政策收紧,跨境电商行业政策风险正显著上升。因此,TEMU开始推动平台从全托管向半托管模式转型,甚至明确要求部分全托管爆款商品要在4月前完成迁移。
未来,半托管或将取代全托管成为平台主推方向。
究竟TEMU为何转向半托管?对卖家会有何影响?在当前时间节点上,又应如何调整经营策略以降低风险并抓住红利窗口?
一、全托管模式风险加剧
过去的全托管模式,对很多卖家来说门槛很低。平台帮忙选品、运营、发货、处理售后,卖家只要把货交给平台就行。但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平台承担了全部的合规与履约风险。
因为库存是平台的,定价是平台定的,报关是平台做的,一旦外部环境出现变量,平台只能独自承受所有后果。高度中心化的结构无法适应高度不确定的政策周期,也限制了平台自身的风险腾挪空间。
尤其当前外部环境正面临:
- 美国持续上调关税,特别是中国制造品类,成本压力激增。
- T86清关政策变动频繁,低价包裹的合规门槛提升。
- 平台库存压力增加,政策突变或销量不及预期,库存积压将直接转化为成本损失。
二、TEMU转型的核心逻辑:
相比全托管,半托管模式的卖家需自行承担物流、库存与部分售后,但同时也获得更高的经营自由度与利润空间。
TEMU此轮转型的核心目标有三:
- 分散平台风险:让有能力的卖家承担更多链条责任,提升平台整体应变力。
- 释放经营弹性:将商品从平台控盘转向卖家主导,并以此优化库存结构、加快商品切换效率、提升对政策变动的响应能力。
- 鼓励本地合规运营:卖家自主运营海外仓,规避清关政策限制、降低关税支出。
近期,平台已对外明确,全托管爆款需在4月前完成迁移,并开始优先分配流量与曝光给半托管商品。种种迹象表明,平台底层战略重心转移,半托管已成为TEMU下一阶段的主力方向。
卖家若无法适应新秩序,将逐步失去流量入口与价格优势。
三、会对卖家造成什么实际影响?
平台对资源的分配逻辑已经改变,倾向于扶持具备本地履约能力的商家。TEMU将减少对全托管店铺的资源投入,包括流量推荐与核价通道。未转型的卖家将失去曝光优势,销售额可能断崖式下滑。
对具备海外仓储、能够在美国本地发货的卖家而言,平台也释放出明显的正向激励。比如,给予 Local Delivery 等标签优先曝光度。而海外库存也成为商家规避政策变动的缓冲期。将来,本地化运营恐怕逐渐成为参与平台竞争的基本门槛。
转型对卖家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平台将履约责任下沉至商家端,过去依赖平台完成物流与服务的轻运营模式难以为继。中小型卖家如果缺乏供应链基础或本地服务资源,在转型初期可能面临一定挑战。
但平台正在通过制度筛选出更有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商家,逐渐步入以运营能力为分界的全新阶段。
四、卖家如何应对转型?
当前阶段最关键的,不是观望,而是尽早准备,抢占先机。
1. 优先将爆款商品转为半托管
使用TEMU新上线的“同款绑定”与“一键搬品”功能。此时快速迁移已有销售记录的全托商品,还能继承评价与销量,保住原有流量和权重。
2. 布局海外仓,降低关税与配送风险
与美国海外仓合作,先行试水热门SKU,测试本地化履约模型。可有效减少单件征税、提升配送效率,尤其适合家电、家具等中大件品类。
3. 控制库存与资金风险
避免盲目铺货、压重仓,应以高周转商品为核心,精细化管理仓储成本与库存流动,缓解半托管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4. 关注合规运营,规避后期政策追溯
半托管卖家需独立承担税务申报责任,建议同步规划VAT、EPR注册,确保长期稳定经营,避免因合规问题被封店。
五、转型是挑战,也是机会
TEMU推动半托管,虽是为自保,但也对行业的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未来政策环境只会更严,拥有本地化能力与合规经营能力的卖家,才能真正成为平台扶持的核心力量。
接下来,只有愿意适应转型、强化供应链能力、积极合规的卖家,才能在愈发竞争的市场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