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回复: 0

关税生效,5月要断货了!

[复制链接]

85

主题

77

回帖

662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662
发表于 前天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税生效,5月要断货了!

MU 2023 (530 × 330 px) (1).png

中美关税,洛杉矶港,中国出口,物流成本,贸易战,货运减少,进口限制,消费涨价,跨境卖家,供应链冲击

2025年春季,中美贸易关系再度紧张升级。特朗普政府在一个月内连续上调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最终推高至惊人的145%。而最早感受到冲击的正是物流链。

洛杉矶港发出明确预警:从5月起,中国进口商品量将明显下滑。(worldjournal

如此以来,谁会最先受到影响?又该如何应对?

一、关税生效,5月开始断货
过去几个月,政策和市场的反应已经把节奏推到这一步。

2月开始,美国三轮加税连续落地:先是加20%,接着再加34%,4月又直接拉到145%。中国也同步反制,双方互不让步,关税越加越重。
商家当然不敢等。

不少美国进口商在第一季度拼命发货、抢清关,赶在高税率生效前把库存拉进来。导致港口爆量,洛杉矶港甚至刷新百年来第三高的季度运输纪录。

港口当前还在处理这些集中来的货,但问题逐渐显现:该发的货已经发完了,5月开始,后续进来的货将明显变少。

也就是说:政策一连串加码 → 商家集中发货 → 仓库和港口现在很忙 → 5月之后补货开始变少。

即便现在还没全面下滑,但这个节奏,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二、12艘船取消,中国出货量骤降
截至4月11日,已有12艘原定于5月抵达的货轮取消挂靠洛杉矶港,主要来自中国至美国西海岸的航线。反映出受高关税影响,部分出货计划已被削减,跨太平洋货运量出现实际下滑。

船期取消带来的连锁反应已开始显现:
  • 航运公司压缩航班频率,运力紧张加剧
  • 货运代理提前截单、安排封仓,物流时效不确定性上升
  • 下游零售与分销渠道的补货节奏被打乱,原定5月的旺季备货可能无法如期完成

世界航运理事会主席Joe Kramek指出,当关税水平升至125%以上,跨境贸易已难以维持正常流动,运输量正明显减少。

三、哪些行业与人群最先受影响?
1. 零售商:
原本5月是春夏服饰、户外用品与返校文具的集中入境期,许多零售商早已规划好库存投放与促销节奏。但在抢运潮与订单取消的双重影响下,这一批商品要么已提前入境、要么干脆取消发货。

部分门店在季节性销售高峰期或将面临断档风险,补货成本也将因时效压力而被迫抬高。若后续运力持续收缩,零售商可能需要重新调整促销周期或增加本地采购比例。

2. 跨境卖家与品牌商:
依赖中国产能、服务美国市场的卖家首当其冲受到上下游双向夹击。一方面,生产端原材料与制造成本因关税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美国端清关不稳、物流周期拉长,导致供货节奏失控。

以高周转、低毛利运营的卖家,持续出货很可能亏损。若是政策的不稳定持续数月,将倒逼更多卖家调整选品结构,或将部分中低价产品从美国市场撤出。

3. 消费者:
目前适用新一轮关税的商品,其零售价格会高于原水平一倍左右。首波受影响的就是以中国为主要来源的品类,如电子产品、电动车电池、小家电与基础日用品。

短期内,消费者还可以透过促销库存缓冲涨价感知,但随着原有低税库存消化完毕,价格上涨势必会全面传导到终端零售端。长期来看,消费信心与品类选择结构也将发生变化,特别是在通胀本已居高的背景下,家庭支出将更加趋紧。

四、比起涨价,真正的问题是断供
许多消费者会下意识地认为:涨价可以通过少买来应对。但此次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价格变化,而在于供应的持续性本身已受到挑战

当前物流链面临的压力并非单一来源,包括:
  • 船班取消频率上升,整体运力被压缩;
  • 清关时间拉长、费用增加,通关效率下降;
  • 替代产地(如越南、印度)尚未建立起足以接替中国出口规模的稳定供应能力。

即便消费者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也未必能保证如期拿到货。

五、现在应该怎么做?
✅ 进口商 / 跨境卖家:
  • 不要押注政策反转,应在5月中前完成关键库存的调拨与落地
  • 系统评估货源结构,尽早建立多产地备选方案,尤其关注墨西哥、越南等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国家
✅ 物流服务商与仓配运营方:
  • 根据实际船期变化和客户行业属性,重新规划运力分配与仓储节奏
  • 主动协助客户拆分补货计划,避免端到端压仓或断链问题,提升应变能力
✅ 消费者:
  • 若有日常刚需商品(如家电、文具、基础食品),可根据家庭消耗节奏适度提前准备
  • 多留意大型会员超市(如Costco、Sam's Club)是否出现品项调整、数量限制或价格异动等信号,作为市场变化的前端参考

别等到货架空了才明白关税的威力
类似的情况曾在2018年上演。当时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500亿美元关税,洛杉矶港经历抢运后货运量明显下滑,全年下降幅度达16%。

然而,与当年相比,2025年的情势在三个关键层面上更为严峻:
  • 加税比例更高(145% 对比当年的25%)
  • 涉及商品更广泛,已从制造业延伸至大批民用消费品
  • 政策变动节奏更快,几乎没有预警与过渡时间

因此,无论是企业的采购负责人、品牌方的运营经理,或是消费者本身——现在都应重新审视接下来的库存与采购节奏。

📌 延伸阅读推荐:
想了解关税冲击背后,工业地产市场正经历什么变化?推荐阅读另一篇文章——制造业回流,为何南加工业地产走下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