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回复: 0

2025年Q1商业报告:谁还在赚?谁已出局?

[复制链接]

208

主题

75

回帖

1199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199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UPSRealty 于 2025-4-15 12:34 编辑

2025年Q1商业报告:谁还在赚?谁已出局?
MU 2023 (530 × 330 px).png

2025年开局,全球零售业与跨境电商领域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变局。线下商场重现熙攘人流,却呈现逛多买少的消费疲态;线上平台物流依旧繁忙,但众多卖家处于量增利减的困境。

分析美国零售巨头的财报数据、跨境电商平台的战略调整以及卖家的实战策略,可以清晰看到:靠野蛮生长和流量红利的发展模式已成过去,行业正加速进入以精细化运营为核心的新阶段。

一、刚需品类带动零售稳住基本盘
2025年Q1,美国三大零售巨头财报释放出明显信号:刚需品类依然稳健增长,非刚需则持续承压。
  • Costco营收同比增长7.5%,达到609.9亿美元,靠食品、冷冻品等生活必需品稳住大盘,电商销售同比增长13%,展现强劲增长力。其会员制模式表现突出,会员费收入增长8.3%,用户黏性有所强化。
  • Walmart在杂货等日常消费品上继续稳健,虽整体未达市场预期,但基本面保持稳定。沃尔玛在美国南部与内陆市场表现相对强韧,显示出区域性消费差异。
  • Target则反映出非必需消费的疲软压力,对全年利润指引谨慎。尤其是在家居、电子类等高单价非刚需商品中,需求明显放缓。

消费者预算趋紧下,购物行为更理性。商场和百货的人流确实回来了,但转化率并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逛多买少成为常态。不仅如此,消费者对促销的警惕也有所上升。

因此,零售商纷纷转向减少打折促销,聚焦会员经营与本地化策略。转变不仅更符合长期盈利模式的转型方向,也意味着中小型零售品牌必须再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

二、南部和内陆市场更具韧性
数据显示,美国南部与中部内陆地区的消费恢复速度快于东西沿海大城市。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成本较低、就业市场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大型连锁商超在当地布局的高覆盖率,如Walmart、Costco等在内陆州市占率普遍更高。

该趋势对零售选址、电商配送、仓储布局有所影响。而对中国出口企业与平台卖家来说,不应再单一聚焦洛杉矶、纽约等传统首发地,可以关注更具消费韧性的中部腹地市场

三、跨境电商从扩张转向效率竞争
亚马逊仍在增长,第一季度卖家服务收入达1500亿美元,占总营收的四分之一,第三方卖家的销售占比也创下62%的新高。然而,平台虽然依赖卖家,对卖家的运营环境却越来越苛刻。

FBA的费用连年上涨,仓储、配送、清理库存等各项费用越来越高,让做低单价产品的中小卖家越来越难赚到钱。

而为提高履约效率所推出的“供应链智能托管”服务,也让卖家失去了部分自主权,被迫在全托管与自运营间做出取舍。

四、新兴平台增速放缓
一度风头极盛的Temu与TikTok Shop,在2025年Q1也开始显现增长放缓迹象:
Temu虽已进军90国市场,却深陷物流困局——高成本、低时效引发用户不满,扩张遭遇天花板。
TikTok Shop美国增长受阻,转向品牌托管模式,GMV增速腰斩。

卖家们正集体转向:
  • 大规模精简SKU,淘汰低效产品线。
  • 聚焦高复购率、高毛利的精品策略。
  • 强化供应链与品牌体验建设。
标志着跨境电商正式进入理性发展新阶段。

五、2025年该如何调整商业策略?
  • 零售类商家应聚焦刚需品类,评估区域消费韧性,减少对折扣驱动的依赖,转向会员制与本地差异化策略。
  • 跨境电商卖家应重新评估SKU结构与FBA成本,避免类目泛滥带来的运营拖累。
  • 关注物流与交付体验:从Temu/TikTok的放缓可以看出,2025年跨境竞争关键在于物流履约与售后支撑,而非单纯流量采买。
  • 区域市场再布局:美国中部与南部地区或许不是流量焦点,但正在成为消费与增长的现实支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