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回复: 0

[办公室] 商业地产法拍潮来袭:2025年REITs、银行、ETF风险全解析

[复制链接]

208

主题

75

回帖

1199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199
发表于 2025-4-11 13: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UPSRealty 于 2025-4-11 13:27 编辑

商业地产法拍潮来袭:2025年REITs、银行、ETF风险全解析

MU 2023 (530 × 330 px) (1).png
2025年,美国商业地产的坏消息还在持续:贷款到期潮压境,法拍案例频繁出现,写字楼空置率居高不下。这类新闻过去一年反复出现,很多人也逐渐麻木了。

但真正值得思考的,早已不是危机是否存在,而是如何从中判断风险、把握先机。

眼下这场调整,与你的资产是否有关?哪些标的是陷阱,哪些具备入场价值?在系统性重估的周期下,我们的资产配置又是否需要重新思考?

本文将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围绕四个关键问题:谁会违约?谁来买单?法拍能不能碰?政策到底是风险还是解方?
厘清商业地产危机的真正风险,找到下一阶段可行的策略。

一、为什么违约?还有转机吗?
商业地产的问题不只是写字楼租不出去,更关键的是:谁贷款最多买了写字楼?贷款现在还能还得起吗?

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正在同时发酵:
1. 贷款集中到期,利率翻倍
美国商业不动产贷款大多为五年期固定利率产品。在2020至2022年的低利率期间,市场曾一窝蜂热衷于借钱买楼。然而,这批贷款将集中在2025至2027年到期,可如今的利率已从当年的3%飙到7%,等于原本一年还100万美元利息的,现在要还200多万,资金压力爆炸。

更糟的是,很多楼的价值也跌了,银行拒绝续贷或提高门槛,借款人就陷入断贷,钱到期了还不出来,只能卖楼。

2. 抵押品贬值,银行抽贷风险增加
2024年,美国整体办公楼空置率已达19.4%,旧金山更高达37%。信用评等机构穆迪预期,2026年全美空置率将进一步上升至24%。当商业资产连续三年无法满租时,依赖租金偿贷的REIT或中小银行,都将陷入陷入资产减值与资金紧张的双重困境。(ctee

因此,违约潮不是没有转机,但恢复要靠“降低利率 + 资产价值回升”。两个都不容易。

而房地产违约了,REITs、基金、银行的钱收不回来,资产缩水、分红减少,连带你投资的产品也会赔钱

二、你的资产会不会受牵连?
冲击不会停在那些借钱买楼的人身上。

一旦开发商违约,楼卖不掉 → 借钱给他们的银行收不回本金 → 出钱给他们的REITs和基金拿不到回报 → 投资这些产品的你,最后就跟着亏。

因此,你必须开始问自己:我是否间接持有这些高风险资产?我买的股票、基金有没有踩雷?

特别要留意以下三类风险来源:(marketwatch
✅ 高杠杆REITs
以写字楼和传统零售为主的REITs(如SLG、VNO)现金流下滑严重,再融资难度高,极可能减配或抛售资产止血。许多REIT ETF也包含这类成分股,即使你没有直接买,也可能间接受到影响
✅ 区域性中小银行
中型银行(如PNC、Zions、KeyBank)中,不乏商业地产曝险占比达25%以上的机构。2023年硅谷银行暴雷后,监管趋严,这些银行一旦出现坏账,将直接冲击股价和信心。
✅ 私募房地产基金
许多不透明的私募基金在2020年后盲目扩张,如今出现冻结赎回、资产减记等情况,背后常藏着不良资产或重度依赖再融资的项目。

所以没投资房地产就没事。只要你投的产品背后连着地产债务链,风险就已经在你资产里埋下了。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踩到问题资产?
1. 看你买的REIT或ETF投了什么类型的资产
  • 如果它重仓写字楼、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且集中在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等空置率高的城市,风险就比较大。
  • 检查基金官网或ETF公开持仓报告,看看有哪些REIT公司,查一下它们的租金收入和债务结构。
2. 看投资的银行有没有商业地产曝险
  • 通常区域性银行比全国性大银行更容易踩雷。
  • 可以去看年报,搜“commercial real estate loan”占比,超20%就要提高警觉。
  • 也可以查新闻,哪些银行被点名商业地产压力大,基本都是有问题的。
3. 如果投了私募基金
  • 底层资产都在什么城市?
  • 是什么类型的楼?(写字楼比仓库风险高)
  • 最近有没有限制赎回?有没有资产减值公告? 如果有,这笔钱可能已经卡住了。

三、法拍潮是抄底良机?
从2024年下半年起,美国不少大城市开始出现法拍潮。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是纽约曼哈顿2006年曾以3.32亿美元成交的写字楼。2024年在拍卖平台,其只卖了850万美元的价格,下跌超过97%。

听起来像是抄底良机,但便宜不代表值得买。

价格低 ≠ 有价值:
判断维度
说明
投资人应问
区位是否具备人口支撑
如果房子在城市“空心化”区域,没人租就无现金流
“有没有潜在租户?是空置10个月还是2年?”
是否具用途转换可能
能否改为仓储、数据中心、共享空间等热门空间?
“它的结构、法规、区划是否允许?”
重估后现金流是否能覆盖融资
收租能否覆盖利息、维护与税金成本?
“买得起≠养得起。税率和营运费怎么算?”

很多便宜楼都在产业萎缩、人口流失的城市,比如中西部某些地区,五年都租不出去。如果买下来,你不是在捡便宜,是在接烫手山芋。

真正值得看的,是未来能租得出去、能换个活法、产生现金流的大楼。

四、政策在救市,还是让融资环境更紧?
很多人认为特朗普新一轮减税会提振经济、利好市场,但对地产投资来说,反而可能是雪上加霜。

为什么?
  • 减税 → 财政赤字扩大
  • 政府要发更多国债 → 美债供给增加
  • 市场要求更高殖利率 → 债市利率持续高位
  • 联准会即便想降息,也被市场定价绑住

结论是:融资利率长期维持高位,商业地产将持续承压,抛售期被拉长,回暖期延后。

穆迪也提出类似担忧:若特朗普实施大规模减税,而财政赤字结构未改,美国政府将不得不发更多国债填补预算,殖利率有可能在联准会降息的背景下仍不降反升。

对地产来说,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 房东借不到钱,项目拖不起
  • 银行持续观望,不敢轻易放贷
  • REITs和基金也必须砍投资、抛资产、保现金

因此,投资者能依靠的只有撑得住高利率的资产结构,比如现金流稳定、不靠融资续命的标的。

五、未来房地产价值的判断逻辑
空置率、房价、租金收益……这些都是表象,真正决定一个资产未来能不能活下去的,是用途是否还存在价值:
  • 这栋写字楼还能招到租户吗?
  • 有没有可能改成数据中心、AI训练基地、冷链仓储?
  • 是否符合城市的未来规划与人口结构变化?

在当前传统商业地产(如写字楼、商场)使用价值下滑的背景下,哪些类型的空间有机会能转型、转向什么用途、又由什么产业趋势推动?
原业态
潜力转型
推动力量
写字楼
数据中心、远程工作节点
AI基础设施、高频运算
商场
城配仓、即时配送中心
电商+即时零售
商办综合体
青年住宅、共享办公+服务混合体
新兴中产+城市更新政策支持

六、投资者该怎么做:
1.回头检查你投资组合里跟地产挂钩的部分
你可能买了REITs、ETF、银行股、私募基金……这些产品底层有没有踩到问题资产?
重点查写字楼、商场这类标的占比高不高,有没有重仓在空置率高的城市(旧金山、芝加哥)。

2.留意今年第三季之后的法拍节奏
今年下半年开始,很多贷款到期的商业资产会进入拍卖程序。可以重点关注像洛杉矶、纽约、达拉斯这类市场,有些REITs或银行也会陆续抛售手上的问题项目。

3.把现金流放在第一位
挑资产最重要的是:能不能稳定收租、有租户、有现金进账。可以多了解仓储型REITs、数据中心类基金、优先级地产债权工具,这些抗利率波动能力更强。

4.盯紧美债利率和政策动向
别只看联准会讲什么,要看市场实际怎么定价。
只要殖利率不降,融资就不松,商业地产就还要继续挤水分。

2025年,只有现金流、有结构、有用途的资产才能留在牌桌上。风暴会结束,但你的决策,将决定你如何走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