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BDLogistics 于 2025-7-9 15:08 编辑
7 月本该是航运旺季,但中美航线却反常大跳水——运价一个月内跌了四到六成。
不少出口商还在等高峰行情,却没想到需求早已被前移透支;更棘手的是,关税缓冲期即将在 8 月1日到期,政策会不会急转弯,谁也说不准。
为什么航运旺季突然熄火?9 月会不会迎来反弹式抢运?该不该现在就出货,还是等下一轮风向?
旺季价跌:传统节奏被打乱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7月4日发布的SCFI指数,中国出口至美西的即期运价已降至2,089美元/FEU,美东为4,124美元/FEU,相较6月高点分别下跌63%与41%。这意味着整个价格水平已退回至2023年水准。 与此同时,6月美国制造业PMI仅为49,显示制造业连续第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订单与就业子项指标同步下滑,进一步抑制进口商的补货需求。
供需错位:为什么船期排得满,舱位却空着?
1|上半年需求集中释放
5 月中旬,中美双方达成 90 天关税缓冲期协议后,大型出口商皆迅速把第三季度的货量提前拉走,为的就是抢在政策窗口前完成交付。结果6 月中国对美出运量短时间冲高,但北美买家在抢货后进入了去库存阶段。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评估,北美进口需求在2025年上半年集中爆发,下半年增速预计仅为1.6%,成为全球主要区域中最低。(yieh.com)
2|运力释放过快
由于前期的高价行情,主力航运公司只能在 6 月把中美航线周均运力拉升到 328,000 TEU,7 月甚至逼近 354,000 TEU。如今需求回落得更快,空舱激增,船司只能临时抽走航次。
统计显示,6 月 30 日至 8 月 3 日三大干线已宣布 48 个取消航次,其中 46 % 落在跨太平洋东向,也就是中国—北美主航段。(freightwaves.com)
很难说关税缓冲期一到、需求却仍没起色,船司会不会继续缩班,或是会出现逆向“抢舱”把运价指数推回高位。
连锁冲击:波及整个航运与零售链
此轮运价下跌与运力调整,对整条供应链的上下游都带来了实质压力。
出口企业首当其冲。因为预期中的旺季行情未现,先前以高运价订舱的成本压力难以摊销,若8月无新增订单,将面临资金周转紧张。
而航运公司定价锚点下移,只能依靠持续削减中美航线运力维持底价。
海外买家同样进退两难。在关税政策不明与库存尚未消化完毕的双重不确定下,倾向延后补货,形成观望态势。
至于第三方物流与货代(3PL),每周都要重新排舱:班次被取消、截止日前移,客户还频繁调整出货窗口。舱位调度、马士基船期查询、甚至备用的航空公司启运方案,全都得同步更新;管理复杂度和成本双升,已成为当前航运市场的常态。(reightos.com)
抢运是否会在9月前再现?
在运价指数仍在低位徘徊之际,真正决定行情方向的,其实是:
- 关税政策:当前的90天关税缓冲期期将于8月1日届满,若美方未延长或谈判破裂,相关附加关税可能重新生效,税率区间将回升至30%–70%不等。
- 库存水平:北美零售商尚在清理2024年末至2025年初的库存,真正具备补货动力的高峰,可能出现在11月节日采购期之前。
- 舱位调控能力:由于前期过度扩张,目前航运公司已进入阶段性抽船周期,即使需求短期回升,运力恢复仍需时间,难以支撑大规模抢舱。
由于美国经济仍在低速档,6 月制造业 PMI 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低于荣枯线。看得出新增订单有限,终端拉货动力不足。就算出现抢运,也是起落快、波段短,难以复制前期高点。
如何在不确定中保持稳定出货?
✅ 1|关税情境推演
- 完成所有高关税品类的预清关安排
- 重点检查涉税HS编码是否为2025年重点审查对象
- 减少FOB模式中港口停留时间,优先选用直航或低中转路径
✅ 2|三维动态监控
- 构建基于运价指数(SCFI/WCI)、销售节奏、马士基船期查询等信息的“库存—船期—成本”三维决策系统
- 每周评估在途与目标周转库存比例,动态调整发货计划
✅ 3|配置备用通道
- 建议建立东南亚转运(如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清关+美西陆运的备用出货路径
- 对急需品类或高价值订单,可视情况考虑航空公司启运应急方案
✅ 4|引入价格风险对冲机制
- 与主力航运公司签订分批锁价和浮动保费的合约
- 高敏感品类使用保税仓或第三地暂存模式,降低一次性出货风险与在途成本波动。
FAQ · 常见问答
Q1:现在还有机会谈到更低运价吗? A:若非热门航次,仍可与二线船司争取即期价。也可观察集装箱运价指数走势,在底部区间分批锁舱。
Q2:是否应在8月前完成发货? A:若产品对应关税阶梯较高,建议在减免期内完成清关;若非高敏感品类,则应优先匹配库存与船期安排。
Q3:中美主线外还有可行的出货路径吗? A:越南、马来西亚转运再走墨西哥清关,配合美西南陆运已成部分企业惯用备选,但需注意原产地申报的合规要求。
Q4:短期内如何监控风险? A:建议订长期关注马士基等物流市场简报,结合ISM制造业PMI与美联储公布的美国经济指标,并跟踪主要运价指数的周度变动。
🚢 运价大跌不是中美航线独有的现象。当全球需求低迷成为主旋律,哪怕有地缘政治冲击,也难真正撑起行情。如果你还在观望要不要抢出货,这篇分析也值得参考——《 中东紧张未推高运费,全球经济疲软成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