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0

0

中东紧张未推高运费,全球经济疲软成主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BDLogistics 于 2025-6-30 13:32 编辑

MU 2023 (530 × 330 px) (1).png

近期,中东局势再度紧张,但跨太平洋运价仍不见起色,凸显贸易战与全球经济压力仍在持续。

运价为何未被推高?贸易战加剧市场不确定,出口企业、跨境独立站与物流行业到底该如何应对?

中东局势扰动能源,但无力改变集装箱市场趋势
自 2025 年初以来,巴以冲突升级、伊朗与美国交锋不断,市场一度担心霍尔木兹海峡若被封锁,将切断全球逾 30% 的海运原油,推高运费并冲击贸易。

然而,油轮虽付出更高保险与安保成本,集装箱运价却继续回落——德黑兰与华府的暂时停火令海峡保持开放,迪拜杰贝阿里港同样维持正常运营。(freightwaves

在跨太平洋航线上,这种能源紧张、运价却下跌的情况尤为明显:美西航线每 FEU 运价已跌破1,600 美元,为年内新低;Drewry 最新指数也显示全球均价周跌 9%。

直接原因,恐怕是欧美消费尚未恢复。近期,美国的今年第一季度耐用品支出年化下降 3.8%,也反映出了需求仍低于疫情前。运力端则因 2024–2025 大量新船交付而过剩,因此压低价格。(seatrade-maritime



全球运价下探,贸易战风险扩大
尽管地缘政治风险存在,跨太平洋市场再次印证供需决定价格的铁律

与此同时,贸易战正在成为更大的隐形风险。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即便处于暂缓阶段,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仍是会直接传导至采购、生产与运输端的风险。

一旦90天的停战期过去,中美双方谈判破裂。出口商将被迫重新核算成本,原本因运价下降而释放的利润也会关税瞬间吞噬。而进口商为赶在下一次上调前抢货,短期拉高订单,肯定会再度造成货量峰谷波动。

企业只能持续追踪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及时修正商品的海关编码。因为当前紧缩的规则下,如果报关时的海关编码(HS Code)填写错误,轻则被补税,重则面临货物滞港甚至退运的严重后果。

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跨境独立站卖家正承受着双重压力。一方面,运价下跌带来了短期利润空间;另一方面,贸易战的成本不确定,让利润模型变得极为脆弱。



运价下跌对供应链与行业的冲击
运价下跌表面上是好消息,但也暴露出了需求疲软、产能过剩与政策不确定叠加的深层次问题。

1. 出口企业:机会与成本同步上升
运价走低确实为出口商带来补货与加速出货的窗口。然而,中美贸易战反复升级,美国关税随时调整,企业需要不断重新测算利润。

2. 卖家端:运费红利难抵需求下滑
对依赖欧美市场的 跨境独立站 卖家而言,低运价只能暂时提高毛利。欧美耐用品订单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叠加关税不确定,卖家在价格、库存与现金流之间的平衡变得更难。

3. 物流服务商:一体化服务
持续的价格战让传统承运利润被压至极限。以顺丰等头部企业为例,其航空与海陆联运网络正在向“清关 + 头程 + 尾程”全链路服务升级,试图通过增值环节弥补运价下跌造成的损失

同时,不少货主开始尝试“海运→墨西哥→陆运入美”的陆桥方案,躲避港口拥堵与地缘波动带来的延误。(blogs.tradlinx



如何在中东局势和贸易战双重压力下调整策略
面对当前局势,需要转变对物流、报关与市场的应对思路。

首先,在物流策略上,应充分利用当前的低运价窗口进行合理补货,但避免一次性大量压仓。采用分批出货、灵活滚动补货的方式,可以在享受低运费优势的同时,降低库存风险。

其次,运输方式必须更加多元化。美西航线可以考虑“海运+墨西哥陆运”模式,绕过美国西海岸拥堵与港口不稳定因素。美东航线则可以结合海运与铁路分拨,提高整体运输效率并分散风险。

如今,单一依赖美国市场的模式风险过高。企业必须积极布局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降低对中美贸易战环境下的暴露风险。现在已经有多个企业的仓储与供应链从“单一大仓”转向“多点小仓”模式,以提高供应链弹性。

中东局势短期内不会对全球集装箱运价产生决定性影响。真正左右市场的,仍然是全球消费复苏的速度,以及中美贸易战最终的走向。

企业在运价波动中寻找短期利润是正确的,但是能够同步管理风险、优化供应链、灵活应对全球经济与贸易格局变化,才能走得更长远。

👉 延伸阅读:特朗普如何用能源博弈制造供应链风险?《美国放宽乙烷出口,却禁止在中国港口卸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