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UPSRealty 于 2025-9-8 14:24 编辑
近年来,美国零售和电商巨头逐渐改变仓储策略,从依赖海外仓转向自建物流体系和自持仓库。
亚马逊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疫情期间,亚马逊曾大规模租赁仓库快速扩张,但自2022年起,它明显收缩租赁步伐,转而集中资金购地建仓。到2022年底,亚马逊在北美自有仓库面积已达到约2,200万平方英尺,较2020年翻了一倍以上。而同期的租赁仓库仅增加5%,远低于此前的扩张速度。
2024年,亚马逊在南加州的投入尤为突出: - 10月斥资2,670万美元收购兰开斯特一座126万平方英尺的定制仓库。
- 12月又以约1.619亿美元买下赫斯佩里亚195英亩土地,获批建设一栋250万平方英尺的超大型仓库。
- 在朱鲁帕谷和安大略租下共200万平方英尺的新仓库。
整体来看,亚马逊在经历调整后重新扩张,但重心已转向自有物业。
沃尔玛和Costco同样在加码。沃尔玛在德州、南卡罗来纳等地接连兴建百万平方英尺级别的自动配送中心,加强电商和生鲜供应链。Costco则延续大仓以及快速周转的模式,在全美运营约24个自有区域配送中心,支撑近千家门店的货源。
而对中小跨境卖家来说,现实做法还是依赖海外仓。通过把货放在海外仓,卖家可以利用海外仓完成一件代发、退换货和本地配送,大幅减少跨境运输的时间和成本。
但如果想让业务真正长期稳定,不能永远只停留在依赖海外仓的阶段。巨头们为什么要花巨资自建仓库?因为只有自己掌握供应链,才不会轻易受制于人。
自建物流体系的价值是什么,为何零售巨头都在做?
1. 控制力更强。 第三方仓库在旺季容易爆仓,导致入库延迟甚至取消,物流成本也会飙升。亚马逊自建仓库,把库存分散到更靠近消费者的区域,就近发货,有效解决了这一痛点。仅2023年下半年,亚马逊的同日/次日达交付量就比前一年提升了65%以上,覆盖超过60%的订单,配送速度和稳定性都明显提高。
2. 长期成本更低。 自有仓库无需承受不断上涨的租金压力,还能灵活规划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力支出。相比之下,租赁仓库不仅租金逐年上涨,还常常受制于合同条款,长期来看成本更高。
3. 服务体验更好。 自建物流让企业可以自己推出更快的配送模式,例如亚马逊的当日达、沃尔玛的次日达,以及Costco极强的补货能力。这些都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对中小跨境卖家来说,虽然没有巨头那样的资金实力,但依旧可以从趋势中找到答案。依赖第三方海外仓和一件代发,确实能解决短期的物流效率问题,但如果没有稳定可靠的仓库网络,成本和服务体验都会受到影响。一旦业务长期稳定,就可以考虑自己租仓库,把货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更有主动权。
买仓 vs 租仓:长期财务和税务差异
在南加州这样成本高的仓库市场,买仓和租仓的区别明显。
租仓的好处是前期投入少,资金压力小,但问题是租金年年涨。到2023年,全美仓库平均租金已经涨到每平方英尺每年9.72美元,同比高了20%,而南加、新泽西这些热门仓库区更是长期维持在高位。
相比之下,买仓虽然一开始投入很大,但长期更稳。在加州有 Prop 13 这个法律,地产税是按照买的时候来算的,每年最多涨 2%,而仓库后期升值,收益全归业主,税负保持低位,收益更高。尤其是靠近港口的仓库,由于区位稀缺、价高,不少企业宁愿选择买仓。这就是为什么买仓逐渐成为趋势。从财务和税务角度看,长期比租仓更省钱,也更稳定。
仓库用地价值走高
如今,自建物流的需求,也让仓库用地越来越值钱,尤其是南加州。
以投资视角来看,如南加州或新泽西港口的热门仓库区,就很适合长期持有,抗跌能力强;如果想有更大的成长空间,也可以看看德州的仓库租赁动向。其实,简单参考美国这些零售和电商巨头往哪里建仓,就能知道哪里有升值空间。
FAQ 常见问答
Q:2025年海外仓怎么做? 2025 年,海外仓依旧是跨境电商的主流模式之一。行业数据显示,美国海外仓的使用率仍在上升,特别是在南加州和新泽西这些地区。做海外仓的关键有三点: 第一,要选择靠近主要港口或消费市场的仓库,比如洛杉矶/长滩港、圣伯纳迪诺内陆帝国、新泽西纽瓦克港,这些地方的配送时效最优。 第二,要避免只依赖单一仓库,至少布局西岸和东岸两地,以降低爆仓或延误风险。 第三,要和服务商签订长期协议,2025 年不少第三方海外仓会在旺季临时涨价或拒收,绑定合作关系能保证仓位和价格更稳定。
Q2:一件代发在 2025 年还能做吗? 能做,但门槛比过去高。现在平台更关注物流时效和退换货体验,所以要尽量把配送时间缩短到 2–5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