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0

0

跨境电商踩刹车:美国关税冲击毛利率全线下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8 14: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UPSRealty 于 2025-7-8 15:07 编辑

MU 2023 (530 × 330 px) (1).png

营收在涨,利润却在跌?广告越投越亏,库存越来越重?

2025年第一季度,跨境电商行业集体踩下刹车,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变化正在加速淘汰战的到来。

跨境电商还能做吗?

2025年第一季度,多份美国跨境电商财报显示,平台营收增速显著放缓,利润空间持续受压。背后核心推力,除了全球消费趋于理性,更是特朗普政府不断调整的美国关税政策,不断加深行业对出口环境的警惕。

究竟是哪些信号,正在改变跨境电商的游戏规则?平台和卖家,又该如何应对这场转折?

增速全面放缓:平台高速增长进入冷静期
2025年第一季度,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的财报释放出高度一致的信号:增长显著放缓,行业进入实质性的降温阶段。

亚马逊在线商店营收达57.41亿美元,同比增长6%,已明显低于2024年同期的两位数增幅,整体净销售增速也仅为9%。eBay表现更趋平稳,营收增长1%,但商品交易总额(GMV)几乎原地踏步,仅增长1%。阿里巴巴旗下的国际业务AIDC虽然录得22%的营收增长,但与去年同期的45%相比几乎腰斩。Temu母公司拼多多的交易服务收入更是从去年的327%暴增跌至6%,成为本轮放缓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跨境电商平台正从流量至上的阶段,逐步过渡到以利润为导向的精细运营模式了。

平台不再一味追求规模增长,而是开始重新审视投入产出结构、类目策略和市场配置的有效性。

🔍 代表说:
  • 投资人对平台的期待,正从增长速度转向盈利韧性。
  • 在选品与区域布局上,平台更倾向聚焦本地高频消费场景与可控市场。
  • 卖家若仍依赖铺货跑量、无精准核算与数据驱动,将快速失去平台资源倾斜。




美国关税政策波动冲击出口预期
与平台内部策略转向几乎同步,外部环境的干扰也在加剧。2025年第一季度虽然尚未出现新一轮加税,但特朗普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大幅提升了出口商品的申报、溯源与关税分类审核强度,已实质拉高了卖家的通关不确定性与运营成本。

美国对中国关税”、“美国关税最新消息”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在卖家社群讨论中,反映出行业对后续政策的不安情绪仍在升温。

对于平台与卖家而言,关税政策的波动已不再是偶发事件,而是必须列入年度预算模型的长期变量。是否能够有效管理不确定性,成为出口业务能否持续的关键。

🔍 链路冲击:
  • 低客单价SKU在加税后的利润空间被迅速吞噬,售价若不调涨即面临赔本也得卖的被动局面。
  • 多数卖家开始分散风险,将部分核心产品与库存优先布局至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相对较低的区域市场如东南亚与欧洲。
  • 平台资源也在转移,重点补贴区域正从北美向欧洲与拉美倾斜。


建议:
  • 定期审查出口产品的HS编码与关税适用范围,结合官方变动通报预判风险暴露点。
  • 考虑设立海外仓、自由贸易区(FTZ)制度或第三国转口安排,建立合规弹性缓冲区 。
  • 商家若有涉及美国关税高风险产品,也要有动态计算全链条成本的能力。




毛利率全面下降,广告仓储成本大幅上升
销售放缓只是表层,真正对卖家造成结构性打击的,是利润模型的失衡。

根据财报披露,2024年赛维时代的推广费同比飙升132%,但净利润却下降36%。三态股份广告支出增长近97%,海外仓储成本同步大幅攀升。致欧科技则指出,其海外仓的布局规模扩大、海运费上升,已显著压缩产品的毛利结构。

与此同时,谷歌广告投放的CPC均价已升至5.26美元,Facebook广告投放成本区间为0.26–0.50美元,但电商行业整体ROI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投放成本与履约成本双双上升,但平台流量质量与转化效率并未同步提升。

究竟毛利率怎么算?企业只能高频复盘项目,稍有管理不慎便会亏损。

🔍 行业影响:
  • 广告支出不再多投多得,中小卖家也难起头。
  • 库存管理压力剧增,尤其在海外仓租金与滞销率无法同步压缩时,容易被沉没成本反噬。
  • 卖家若没有动态定价能力与利润预警机制,很难抵抗平台补贴退坡与美国加征关税叠加后的利润侵蚀。


建议:
  • 对体量尚小或SKU有限的卖家,优先用平台共享仓或第三方灵活仓储模式,避免长期租赁带来的刚性成本。
  • 优化投放结构,使用AI辅助工具集中资源进行高意图关键词测试与受众再定位,稳住谷歌广告投放与Facebook广告投放的投入产出比。
  • 建立毛利率红线机制,确保不会发生销量上升但利润负增长的情况。尤其在面临美国关税等不确定性冲击时保有底线应对能力。




平台拼性价比,卖家利润被迫出让
消费者需求趋于理性后,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纷纷转向性价比定位,靠低价维持交易量。但这一策略最终由卖家承担成本:
  • Amazon Haul推动中国直邮商品,叠加补贴以拉拢低价用户
  • Temu商家被要求定价需低于亚马逊同类商品
  • 速卖通重金投入明星代言,提升在欧洲、日韩的曝光
  • TikTok电商则在压低履约成本的同时,加快扩大GMV规模


这场价格战虽然提升平台竞争力,但对卖家而言却是持续让利,导致毛利率下探。

建议:
  • 要能识别平台定位,分清流量导向与利润导向的平台差异
  • 实施分平台上架与差异化定价策略,一品多价避免恶性比价
  • 善用官方类目扶持与活动政策,掌握平台调性而非盲目内卷




2025或是卖家的分水岭?
在平台流量变贵、转化不稳的趋势下,许多卖家将目光转向跨境电商独立站平台,希望自建品牌、掌握主动。但现实是,独立站的ROI也在走低,投放、转化、履约三项成本均持续上升。

特别是在美国加关税政策背景下,卖家需同时承担更高的通关与合规压力,若无法精准评估毛利率怎么算,极易在初期运营中出现资金断流。
同时,谷歌广告投放、Facebook广告投放的复杂度与成本不断上升,缺乏数据能力的卖家,很难构建稳定的投放模型。

对此,卖家应逐步将资源集中在1到2个转化表现最稳定的渠道上,优化内容质量与受众转化路径。若希望提升独立站的获客效率与客户黏性,建立基础型CRM系统已成为必要动作。

一旦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得以提升,前期的获客成本才有机会被有效摊平。至于订单履约方面,在流量与转化都愈发不确定的当下,布局海外仓作为区域支点,也是当前提升配送稳定性的关键。



📚 延伸阅读|从平台应对到供应链重构,三篇文章看清出路

✅ 《加征关税,美国公司天塌了?
不是只有卖家受伤。这篇文章揭示了关税加征后美国本地企业的真实反应,从用人成本到进口结构全面震荡,是判断转嫁空间与议价能力的关键参考。

✅ 《TEMU全托管4月前强制转移,卖家不转就没流量?
平台规则一变,利润空间就没了。文章聚焦Temu的流量分配与全托管机制。

✅ 《只需三招!教你打造跨境电商的完美供应链
毛利在压,供应链要稳。从分仓布局、成本拆解到报关应变,教你如何在高税时代保住利润底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